权力、事权、实权

July 2, 2025

我们从学术理论和现实实践的双重层面来讨论一下:哪些事权是实权?如政策的制定权、决定权,财务的审计签字权,人事的任免权、升降权、绩效及错误的认定权,人财物等资源的调用审批权,信息获取和流动的垄断权、专营权,违纪违规和审查的自由裁量权、证据确认权、审判权,向位高权重者进言和对重大事项发表具备影响力意见的进谏权和话事权。

【ChatGPT】 ​你的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权力的实际控制”与“形式上的权力”之辨,属于组织管理学、政治学、公共管理、法学、经济学等多领域的核心议题。我们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梳理并分析哪些“事权”可以视为“实权”(即真正决定和影响组织、集体或社会运行的权力),以及它们的本质特征和现实运作机制。


一、学术理论视角

  1. 实权的定义

实权(substantive power/real power),指的是在组织或社会结构中能够实际支配关键资源、作出决定、产生影响并对结果负责的权力。与之相对的是“虚权”(nominal power/formal power),后者更多体现为名义上的头衔、形式上的签署或象征性的参与,实际影响力有限。

经典理论:

  • 韦伯(Max Weber)的“官僚制”理论强调,真正的权力体现在“决策链条的节点”,即谁能在关键环节介入、阻断或推动决策,谁就握有实权。
  • 巴纳德(C.I. Barnard)与巴尼特(R.A. Barnett)等人提出的“权力来自于掌握资源、信息与奖惩分配”。
  • 米尔斯(C. Wright Mills)在《权力精英》中将“资源调配权”“人事控制权”“信息垄断权”视为现代社会的权力核心。
  1. 实权的分类

结合你的举例,可以系统梳理如下:

权力类型—是否为实权—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政策制定权—实权(核心)决定目标与方向,支配资源分配与组织命运。决策权等于话语权,是最上游的权力。

决策权/决定权—实权(核心)重大事项的最终拍板者,拥有否决或推动事项的能力。

财务审计签字权—实权(具体场景)直接控制资金流、资源流,对经济运行构成决定性影响。

人事任免/升降权—实权(核心)掌控组织用人和淘汰权,影响组织结构、文化和激励机制。

绩效及错误认定权—实权(隐性/次核心) 通过考核、定性影响晋升、奖惩及声誉,具备“软性”操控组织成员的力量。

资源调用审批权—实权(核心) 决定项目、资金、人力等关键要素的分配与使用。

信息获取与流动权—实权(基础性) 掌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发布环节,影响决策质量与组织透明度。

违纪审查/自由裁量权—实权(具体场景)在监管与惩处环节拥有主动权,影响组织运行规则的实际落实。

证据确认/审判权—实权(法治场景)对事实的认定与定性,影响个体与组织的存亡与未来。

进谏权/话事权—视层级为实权/虚权,直接影响决策高层的意见与选择,若拥有“最后拍板”或意见必被采纳则是实权,否则为“参与性虚权”。

核心结论:凡是能够决定目标、分配资源、控制人事、掌握信息、定性事实、裁决奖惩、左右决策的权力,皆为“实权”。而仅参与流程但无法决定关键节点的,则为“虚权”或“部分实权”。


二、现实实践与组织运作层面

  1. 上下文决定权重 很多事权在实际中是否是“实权”,还取决于组织结构、权力分布、制度运行和文化氛围。例如:有些组织“人事权”虚设,所有晋升还是靠“一把手”;有的公司财务权被分割,单独审计权可能只是走流程。

  2. 资源支配力 谁能调动人、财、物,谁能“拍板”项目落地,谁就掌握了实权。

  • 财务实权:如能直接签批预算或调拨款项。
  • 人事实权:如有权任免下属、调整团队。
  • 物资实权:如能拍板大宗采购、项目设备。
  1. 流程的“卡点” 谁能在流程“关键节点”设立关卡、阻止推进或一锤定音,谁就拥有实权。例如有审批权的部门负责人、项目审核会、党委会等。

  2. 信息垄断与话语权 掌握核心信息、能影响舆论、能决定什么信息上传下达,是另一种隐性的实权。例如,信息部门、新闻发言人、秘书长、参谋。

  3. 裁量权与自由空间 例如纪检、稽查、审计、法务,能否自由决定是否调查、是否立案、证据是否采信,直接影响“生杀大权”。

  4. 高层意见影响力 “进谏权”“话事权”若能直接影响一把手(如有实质性建议权、议案表决权),同样是高层实权。

  5. 结果负责权 真正掌握实权者,往往也承担着组织运行的结果责任和风险(Katz & Kahn, 1978)。


三、结论与综合判断

实权的本质:

  • 能决定“方向”“资源”“人员”或“规则”的事权;
  • 能在关键流程环节起“生杀予夺”作用的事权;
  • 能影响高层决策或直接出具具有法律/组织效力意见的事权。

判断是否为实权的三个标准:

  1. 决定性——是否能最终决定事项走向;
  2. 支配性——能否直接调配资源、人员、信息;
  3. 独立性——是否受他人牵制还是自己说了算。

四、延伸参考

Weber, Max. 《经济与社会》

Barnard, Chester I.《管理者的职能》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Mills, C. Wright. The Power El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