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张洪彬 :最理想的学术研究是以问题为导向》
问:在求学过程中,您做的最好的一点,并在之后让您仍然受益的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我一直没有丧失对知识探究的兴趣。跟很多同学一样,我考研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专业,适合读什么专业。我一个老师提醒我,一定要选择你兴趣所在的专业,你买的书哪个专业最多,就表明你对哪个专业最感兴趣。就这样我选择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这个选择到现在快20年了,还没有后悔过。
还有一点就是我也会很注意保护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尽量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不感兴趣的研究。若因为某个研究方向更容易发表、更容易申请经费,就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容易伤害自己的兴趣,最后可能对学问完全丧失兴趣
为什么兴趣这么重要?我觉得,所谓兴趣就是我们与外界事物的互动关系在我们心智里的正面积淀。具体而言,我们与外界事物之间经年累月的互动,慢慢发现,某些事物容易让我们兴奋,这些事物就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兴趣让我们更容易挺过其间的沮丧和失意,所以兴趣所在往往就是我们最可能获得成功的地方。就算最后兴趣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成功,至少也是给我们快乐最多、痛苦最少的。
我们感兴趣的事物有可能现实行情不好,前景不妙。我觉得,这个因素当然要考虑,但是只要还不至于难以为继,就可以仍然以兴趣为最优选项。如果因为坚持我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而无法成为行当里的一流,也不要紧。一流的人终归是少之又少,咱做一个自己看得起的二流、三流乃至不入流,也还不错。
归根结底,一定要呵护自己的兴趣,尽可能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轻易不要违背自己性情,去做那些看起来很有前景但你却不感兴趣的事情。不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很难从中获得快乐,大概率也不会擅长。